淨土還是孤島?清零還是共處?
台灣該如何與病毒抗戰?
新冠病毒不斷變異,從Delta到Omicron,已在減毒,是真的嗎?
在全世界,Omicron都沒有擠爆醫院,致死率比流感還低,但它的傳染力超強,讓大家防不勝防。美國專家說,美國每一個人都會感染,台灣呢?
台灣第1例新冠病例爆發至今兩年了,疫情再度升溫,台灣是不是到了該改變觀念和政策,學著與病毒共處的時候了?如果繼續堅守清零,唯一淨土會不會變唯一孤島?
Omicron究竟有什麼症狀?和其他新冠病毒、流感病毒有什麼不同?傳染力多強?打疫苗還有用嗎?
新冠病毒在全球造成逾3億人確診,超過550萬人死亡,具高傳播力的Omicron變異株更讓疫情再攀高峰,儘管不斷追加疫苗,許多國家仍以日增成千上萬、甚至數十萬確診病例的速度增加,防疫措施也不斷在放鬆、緊縮中來回,而更多人早已認清:新冠病毒不可能消失。
從專家到一般民眾,正反意見都有,支持的聲音認為,現在再不升級,過年在即,疫情恐大爆炸;反對的人則認為,多數人已打過疫苗,再來一次三級,經濟民生恐全垮,且病毒已逐漸弱化、以輕症或無症狀居多,遲早要與病毒共存。
Omicron具有高傳染力,若尚未打疫苗或沒有完整接種,染疫後還是有出現中、重度症狀的風險,如果傳染範圍增大,可能導致醫療量能和社會的負擔,因此,僅管症狀都很輕微,但世界各國都還是採取防疫措施,避免一夕爆發。
新冠病毒為了適應人體環境而演化變種,從Alpha、Beta、Gamma、Delta,再到現在的Omicron。Alpha重症死亡率2%-3%,到delta時掉到0.4%~0.6%,最新的Omicron甚至已降至小於0.1%,在相互磨合演化變種後,新的變種病毒就不會造成像原先這麼厲害的發炎反應了。
「追加劑」是一般健康民眾打完基礎劑後,由於疫苗保護力、重症保護力下滑,因此追加施打第三針,各國專家也都建議「追加」施打第三針。
18歲以上、已接種兩劑基礎劑,在第二劑疫苗間隔3個月後,應施打追加劑。指揮中心特別列出四類對象,建議優先接種。
「基礎加強劑」是針對免疫不全、免疫力低下病人,因較難獲得足夠保護力,所以兩劑基礎劑後,短時間內再「加強」一劑。基礎加強劑與追加劑的配方,並無不同,關鍵差在接種時間較短,且只有免疫不全者才能注射。
12歲以上、經醫師評估為免疫不全或低下者,且病情穩定,第二劑疫苗間隔28天後,應施打基礎加強劑。指揮中心列出八類對象,建議接種。
指揮中心建議,優先接種mRNA疫苗(如莫德納、BNT)或次單位蛋白質疫苗(如高端)。AZ稍後才列入,原先不列入主因是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評估,相比其他廠牌,AZ作為追加劑,效果較差,因此起初建議,除非是對mRNA或蛋白疫苗過敏,才可考慮接種AZ。
莫德納追加劑打半劑量(0.25毫升)、BNT打全劑量(0.3毫升)、高端打全劑量(0.5毫升,滿20歲以上)。若為基礎加強劑,則莫德納打全劑量(0.5毫升)。
第三劑需求高峰來臨,指揮中心已重啟「1922疫苗預約平台」預約,平台未開放時段,回歸各醫療院所預約、造冊接種,可自行透過網路、電話、現場掛號向各院所預約殘劑,並至疫苗防治一網通網站,查詢「疫苗地圖」找到最近的接種站。
除疫苗平台,其他預約接種的院所包括:
至於需要注射「基礎加強劑」的人,建議民眾可至熟悉、或距離近的醫療院所,諮詢醫師後,直接於該院所預約接種的廠牌、時間。
想持續收到更多訊息,歡迎訂閱康健會員專屬電子報
隨著春節前夕境外移入Omicron確診人數激增,目前落地採檢陽性的無症狀、輕症或20~49歲年輕患者送至加強版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所隔離,症狀較嚴重者送醫隔離治療,本土確診者則一律送往醫院隔離治療。但隨著本土疫情也升溫,本土確診者快速增加,中央可能隨時調整策略,將本土確診者也依症狀輕重分流,以減輕醫療負擔。另國內已採購口服抗病毒藥物,將來也可能調整治療策略。
萬一確診,可參考以下10大方針(點圖看更多):
過年期間不免搭車出遊或聚餐,但Omicron疫情來勢洶洶,如何能不影響與家人團聚,又能安心過個好年?日常生活防疫該怎麼做?
想持續收到更多訊息,歡迎訂閱康健會員專屬電子報
全台新冠疫情升溫,日常防疫該怎麼做?
出門通勤,防疫該注意哪些事?外出用餐、採買又該怎麼做?
除了加強防疫措施,日常飲食更應注重增強抵抗力,打造不讓病毒上身的好體質!
米:台灣產量大,不必一次買太多,最多加買2包
麵線、泡麵
根莖類蔬果:地瓜、馬鈴薯等可備用
蛋:平時可以多買,但別備用太多
魚、肉:可適量購買,分裝冷凍能儲存一個月
豆製品:豆腐未開封最長可放置兩週
乾燥蔬菜:香菇、海帶芽或黑木耳等
水果:冷藏大多半可放一週
蔬菜類:可自加工的,如小芥菜等,也可預包成水餃冷凍,延長保存時間
打造健康好體質,最重要的還有鍛鍊強健體能,有哪些居家運動提案?
想持續收到更多訊息,歡迎訂閱康健會員專屬電子報
全方位保護自己,先照顧好自己才能關心更多人
由《康健》出版編輯為你推薦閱讀清單,讓你居家防疫不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