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時間地點

最要防失智長輩不見蹤影

  記者- 許佳琦 / 攝影- 陳德信

「你在這裡等一下,我很快就出來。」慧婷帶70歲的失智症父親去賣場購物,離開前她突然想上廁所。沒想到短短幾分鐘,當慧婷踏出洗手間,卻發現父親已不見人影,只剩大包小包的商品還在地上。這樣的情景是許多失智照顧者的夢魘。只要一點疏漏,人就不見了。

半夜、黃昏最易走失

台北榮民總醫院老年精神科主任蔡佳芬說,不少走失個案發生在半夜到清晨。長輩通常早早上床睡覺,但半夜醒來,照顧者還在休息。失智症患者有時會混淆白天夜晚,醒來後以為是早上,就想出門。另外,失智症患者的「黃昏症候群」,也可能造成走失。部分患者白天很穩定,但到黃昏就焦躁不安。

台北市中山老人住宅暨服務中心主任李梅英說,有些有黃昏症候群的長輩,每到4、5點就開始起身收拾,說該回家了,要回去煮晚餐、顧孫子。「可以觀察長輩的作息,如果長輩4點開始不安,在半小時前就可以安排跟廚房有關的活動。」例如將黃豆、綠豆、紅豆,混在一起給長輩分類;或者讓他們挑菜、照顧仿嬰兒重量的。滿足長輩的需求,就不會一直想出門。

複雜地點、人潮洶湧處、公共廁所都需注意

「大賣場、醫院、火車站,根本就是迷宮。一般人都容易找不到路,病人要如何在那麼多線索中辨識出左轉、右轉?」

蔡佳芬說明,許多患者在外之所以迷路,第一個因素是不熟悉環境,第二個是空間規劃太複雜例如標示眾多、光線微弱、顏色對比不夠強,患者都容易產生混亂。

公共廁所是另一個容易走失的地點。照顧者需要上廁所,出來就找不到人或者廁所有兩個出口,跟患者約好定點碰面,他卻錯跑到另一頭,失之交臂。台北市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機構主任王寶英建議,可以帶長輩一起去不分性別的友善廁所、或就近託服務台暫時照顧。不過最理想的狀況,還是每次出門都有兩位以上的照顧者,互相接應。

搬家後失智變嚴重?長輩待在熟悉的環境最有利

「很多孝順的子女想從中南部把爸媽接上台北照顧,結果反而出事」蔡佳芬說,許多病患以前在鄉下都很好,搬來台北就常走丟。兒女以為父母現在才生病,「我往前追問,才發現病人已經生病一段時間了。」

由於以前住在老家,四周都是熟悉的鄰居、道路、商店,即使長輩已有輕微失智症,也能靠著長期記憶、左鄰右舍幫忙,不會嚴重到影響生活。「但是城市每天都在變化,一下子蓋大樓、換店面,患者卻已不太有學習的能力。」

蔡佳芬總結:「如果以病人為核心,讓他們待在熟悉的地方是最好的。」世上沒有完美的做法能百分之百避免走失。對照顧者來說,盡可能注意病人異狀、讓他們留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並且適時尋求他人輪流照顧,就已是最好的方法。

 
 

好物推薦

製作團隊|林慧淳|張靜慧|許佳琦|吳凱伃|王威傑|陳德信|林后駿}陳奕光|熊健美

icon_Back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