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定位器、多拍照

幾個小改變 長輩出門有保障

  記者- 許佳琦 / 攝影- 陳德信、林后駿

他無聊就在家裡這翻翻、那翻翻。然後說好了,我該走了。我說你要去哪裡?他說,我要回家找我爸爸媽媽啊,不然兩個老的會念。我說,你爸媽早就都回老家了。他說:『你亂講!那我還有弟弟妹妹啊。』他已經不認得我就是他妹妹了。

李伯伯今年77歲,住在蘆洲,平日由妹妹與基隆的妻兒輪流照顧。他喜歡穿西裝,愛跟陌生人聊天外表和一般長者無異,但妹妹李女士說,只要跟他多講幾句,就會發現沒什麼邏輯。有好一陣子,李伯伯的興趣是搭計程車。只要一出門就招計程車,曾經因為錢不夠而被司機直接載到警局。也曾經遇到好心人在捷運站買票給他。

他的「旅行」常像個謎沒人知道他去了哪裡怎麼回來。

家人不願限制他的自由,只能每天在他的錢包塞現金與悠遊卡,並確認身上掛著GPS定位器。再從與他的對話、口袋裡的發票、悠遊卡紀錄、定位器地圖,拼湊出破碎的線索。

定位器可讓照顧者知道長輩行蹤。產品由樂齡網提供

防走失手鍊。

出門必備防走失小物

1.GPS定位器

最基礎的防走失的裝置,其實就是智慧型手機。如果長輩能撥接電話,隨身帶著是最好的。但病況不穩定的長輩,就不一定適合。

李女士說,曾給過哥哥手機,但是沒三兩下就被按壞了。因此只好採取較被動的方式,在哥哥身上掛著GPS定位器。平時她與侄子在哥哥出門後,總會三不五時翻翻手機上的GPS地圖,確認哥哥的位置,好隨時準備上街尋人。

市面上已有不少藉GPS或藍芽技術,追蹤使用者的定位器。為讓患者願意配戴,業者通常會將定位器做成鑰匙圈、平安符、手錶等形狀,在不影響患者生活習慣的前提下,讓他們願意配戴。而照顧者的手機可以下載對應的APP,遠端追蹤患者所在地。

2.    防走失手鍊

「家屬的困難不是沒有這些東西,而是病人不肯戴。」台北榮民總醫院老年精神科主任蔡佳芬解釋。可以向各縣市政府社會局及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申請預防走失手鍊。每條手鍊都有一組編號,只要個案被送到警局,警察就能依照編號確認走失者身分。

不過,防走失手鍊推廣不易,因為許多長輩認為自己又不是犯人、為什麼要配戴這樣的手鍊?蔡佳芬建議,照顧者可以替手鍊賦予不同的意義,例如跟長輩說,這是生日禮物、可以保平安、孫子送的……,長輩願意接受,才能在必要時派上用場。

3.    衣服上縫QR Code

家屬也可將聯絡電話生成一組QR Code條碼並製成布標,縫在失智症患者的外衣領口、袖口上。這樣可以避免長輩忘記帶手鍊、定位器的困擾。只要衣服還穿在身上,就有一定機會被找到。

4.    在長輩出門的配件裡放聯絡資訊

另外,也應該觀察患者的生活習慣,對症下藥。有些人出門,沒帶整個滿滿的背包就不對勁;也有人只需一個皮夾就能出門。

失智者家屬梁先生發現,已退休的哥哥常常以為得去上班,每次出門都會往脖子上掛當年的工作證。於是梁先生就在工作證套裡塞自己的名片,也將防走失手鍊綁在工作證上,讓路人能夠立刻辨識出他的情況。最後再提醒哥哥上班一定要帶手機。順著患者的生活習慣,就有機會找出最有效的防走失方式。

「你無法確定找到長輩的時候,哪些東西還在身上,」蔡佳芬提醒。有些長輩被找到時,可能弄丟外套、掉了鞋子,所以防走失裝置最好別只戴1個。如果身上有5個,真的走失,總可能有1個還在身上。

按指紋、勤拍照,尋人效率高

如果長輩不幸走失,如何增加被找到的機率?一定要事先準備:

1.    申請指紋捺印

各縣市政府警察局提供「申請指紋捺印」服務,家屬或監護人可向縣市警察局申請,當發現走失者時,可透過警察局的指紋比對系統,確認尋獲之身分,通知其家屬或監護人。

民眾可到各縣市警察局填妥申請人與當事人資料、並提交一張2吋正面照片,就可以帶著長輩到警察局捺印指紋。

不過,許多人很抗拒蓋指紋,因為覺得「自己明明不是犯人,為什麼還要到警局押指紋?」

因此,警政署也提供「自行捺印專用指紋卡」,民眾可以在網路上列印、填表、捺印指紋後,再送到警局申請。

民眾前往警局捺印指紋卡。

2.    多拍照、更新身分證照片

台北市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機構主任王寶英建議,可以沒事就幫長輩照張相,最好是當成例行公事,每天換好衣服、吃早餐時,就幫長輩拍照。萬一不幸失蹤,報案或利用社群媒體發布尋人消息時,當天的照片上就有衣著、髮型等特徵。

另外,還要更新個人資料。身分證記得更新長輩最近的照片。當警方發現疑似走失人口時,會進入警政系統進行人臉辨識、比對資料。新的身分證照片更新到系統裡,辨識成功的機率就大幅提高。
    
3.    不要吝於讓左鄰右舍知道長輩的狀況

日本NHK特別採訪小組撰寫的《失智失蹤:一萬個遊走失蹤家庭的衝擊》裡提到,不要吝於讓社區知道家人失智的事實。主動告訴鄰居、里長,社區才有分攤照顧的機會。

許多家屬認為,長輩的病況沒那麼嚴重,何必告訴別人;或者是認為「家醜不可外揚」,無形中將更多重擔往自己身上攬。

「當一個人已經生病,讓別人知道,他們才能幫忙。我哥哥只是生病,生病需要幫忙,有什麼好丟臉的?」

「我會跟社區警衛、里長說,如果我哥哥往更遠的地方走,你們就打電話給我。他們也很關心他,有一次就真的在里長家找到他。」李女士回溯照顧哥哥的經驗,其實學到最多的,是如何以平常心看待失智症。

「我嫂子覺得,這種事最好不要拿出去講。但我認為,當一個人已經生病,讓別人知道,他們才能幫忙。哥哥只是生病,生病需要幫忙,有什麼好丟臉的?」當然,不只是病人,所有人都會有需要幫助的時候。一個守望相助的社區,此時就能發揮功能,接住每個險些被遺漏的人。

 
 

好物推薦

製作團隊|林慧淳|張靜慧|許佳琦|吳凱伃|王威傑|陳德信|林后駿|陳奕光|熊健美

icon_Back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