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前一步就是咫尺天涯

如何判斷失智者需要幫助?

 記者 - 林慧淳 / 攝影- 陳德信

2014年,63歲的余先生獨自出門訪友,上了公車後就不知去向,家人焦急萬分,因為就在一個半月前,因腦血管梗塞而患有失智的他,也曾經歷「流浪到淡水」迷途驚魂,幸虧熱心警察送回,虛驚一場。可惜這次,子女沒能等到他回家團聚,就在6天後,寒流來襲的夜裡,警方在公車總站8公里外的空地找到他,已氣絕多時。

事後拼湊出悲劇事發過程:余先生上錯公車後可能因為看不到熟悉的下車地點,一路隨車兜回總站,司機詢問未獲回應,向附近派出所求助,但員警上車兩度詢問時,余先生只說「去總站」,員警便讓他繼續搭車,最後余先生就在總站下車,獨自離去。

家屬哭訴,警方如能更多同理心就能避免憾事發生,但公車司機和員警都指出,余先生言行舉止正常,甚至下車前還能按照指示以悠遊卡補刷一段票價,根本看不出來有失智。

怎麼知道走失長者需要幫助

康健資料

失智老人一旦走失48至72小時,若無人救援,死亡率會提高三到四成。

4個要點,察覺走失長者

由於短期記憶變差和定向感能力喪失,擔心失智長者迷路是家人不讓他們出門的最大因素。台大醫院神經部主任邱銘章也指出,失智老人一旦走失48至72小時,若無人救援,死亡率會提高三到四成,因此,當失智者陷入迷蹤,路上的每一個人都可能是救命天使。

但是,並非人人都了解失智症,願意伸出友善的手。屏東基督教醫院和統一超商曾合作街頭實驗,測試路人遇到失智症長者迷路或是認錯人,會有什麼反應?結果發現,多數人冷漠離開,有些人雖然想幫忙,卻因不知從何下手,最後未採取行動,還有沒剪輯入影片的番外篇──有人不但不幫忙,還痛罵扮演失智者的演員,讓一旁的工作人員一邊拍攝一邊搖頭,急得想掉淚。

臨床心理師林勇勝指出,能出外趴趴走的失智者經常外表正常、行動自如,甚至有時候走得比一般長者還快,路人行色匆匆擦肩而過,恐怕不易發現異狀。台灣老人暨長期照護社會工作專業協會理事長李梅英表示,許多主動關懷通報而找回走失個案的路人或店家,一問之下,往往自己也有失智長輩,因此敏銳度較高。

幾個觀察重點,或許就能協助他們回家,避免憾事發生。

1. 眼神渙散、甚至神情呆滯。

2. 衣著不合常理

身穿不合時宜的服裝,例如冬天穿短褲出門、夏天穿很厚的外套,或是只穿內衣褲就出門等等。如果是獨居,身上也可能有久沒洗澡的異味。

3. 長時間徘徊在同一個地方

例如坐在公園椅子上一整個早上、在公車站牌等車但遲遲不上車,或是像在尋找什麼,來來回回走了1、2個鐘頭。

4. 說話沒有邏輯,且不斷重複

失智者的定向感能力喪失,因此不知道自身身處什麼時空,例如人在台北街頭卻堅持自己在高雄,或是誤認路人是親友,與他對話時有種反覆鬼打牆的感覺。

遇到疑似失智走失者,該怎麼伸手協助

遇到疑似迷失方向的失智長輩,該如何表達關懷?林勇勝心理師建議,可注意幾個要訣:

1.講話要清晰,如果能力可及,最好使用他能理解的語言。

有些長輩是講國語,有的是台語或客家話,用母語對他來說比較好溝通。

遇到失智者,講話要清晰

遇到疑似失智者,多用直述句,講話速度放慢。

2.一次講一個句子,而且慢慢講。

失智者通常有記憶力和判斷能力上的問題,不能一下子給他太多語句,他記不住,因此,應對上要一句一句慢慢說。

例如當他問路:「請問台北火車站怎麼走?」我們經常會回答:「一直往前走,前面那個路口左轉,過兩個紅綠燈再右轉......」像這樣好幾個指令和句子,他無法記得和執行。比較好的方式可能是:「我帶你過去。」或是「台北火車站離這裡還很遠,我帶你去警察局,警察知道路怎麼走。」

3.多用直述句,少用問句。

像是「你要不要我帶你去警察局?」這類問句,失智者其實很難回應,容易形成各說各話的局面。最好使用直述句,例如「阿伯你不知道路怎麼走,我帶你去那邊的警察局,警察會幫助你。」然後直接帶他過去。

4.觀察是否佩戴手環或家人的連絡資訊。

可以先跟他說「阿伯你現在走得很累,我帶你去旁邊坐一下。」趁著休息時間,打電話給他的家人。除了手環之外,有些家屬可能會將聯絡資訊縫在衣領或袖子上。如果沒有發現任何聯絡資訊,可報警請警方協助。

多一分警覺,就多一個希望,注意路上擦身而過的人,就能幫助焦急而無助的迷失長者回家團圓。
 

 
 

好物推薦

製作團隊|林慧淳|張靜慧|許佳琦|吳凱伃|王威傑|陳德信|林后駿|陳奕光|熊健美

icon_Back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