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醫師和病人之間,像風箏般靠一條細繩默默守護…

當病患沉沉睡去進入麻醉後,麻醉醫師的工作還未結束,血壓、心跳、血氧等數值,都須在穩定狀態。麻醉也不是打完一針麻醉藥就沒事,對麻醉醫師而言,真正的風險不是病人中途醒過來會痛,而是「醒不過來」。





真實案例

看似複雜度不高的手術,她卻再也沒醒過來...

一名女性到婦產科診所接受巧克力囊腫切除手術,看似複雜度不高的手術,卻在麻醉後不久,臉色發黑、眼睛上吊,出現痙攣、呼吸困難等症狀,醫生試圖插管給氧,卻因氣管沾黏,無法順利插管,轉院急救仍回天乏術,她再也沒有醒過來。

事發後,外界矛頭指向診所沒有麻醉醫師,但衛生局的回應是,「診所符合設置標準規定」。根據《醫療機構設置標準》,確實只有「醫院」必須設置麻醉科,一般診所沒有強制要求要有「麻醉專科醫師」。

但是...動手術沒有麻醉醫師,真的沒問題嗎?




【麻醉現場】

在診所接受手術治療

替你麻醉的不一定是麻醉醫師

按照《醫療機構設置標準》,並無要求診所須有麻醉醫師,但是很多在診所執行的醫療行為,像是手術、生產、無痛腸胃鏡檢查,其實是需要麻醉醫師的,那麼,究竟是誰在替你麻醉?

診所聘請麻醉醫師班底

這是最理想的狀況,診所有固定的麻醉醫師,在病人手術期間,中間有突發狀況,也有麻醉醫師在第一時間處置。

跑台麻醉醫師四處接案

跑台麻醉醫師有些是醫院醫師經過報備核准出來「接案」,有些則是私下跑台,因為醫院不一定允許醫師在外接案。

麻醉護理師協同手術醫師

手術醫師同時執行麻醉,或麻醉護理師在醫師監督下進行醫療輔助行為。


「麻醉醫師」和「麻醉師」差別在哪?

首先,台灣根本沒有「麻醉師」這個職稱。國內目前有「麻醉專科醫師」「麻醉護理師」和去年12月剛舉行第1次考試的「麻醉專科護理師」,唯獨沒有「麻醉師」。

麻醉專科醫師可以執行所有麻醉醫療行為;麻醉護理師則在醫師指導下,協助醫師準備麻醉藥物、耗材、監控病人生理數值、依照醫囑給藥、以及麻醉過程中的麻醉紀錄等。


【麻醉困境】

麻醉醫師患寡不均

資源配置是問題

雖然麻醉醫師人力不斷成長,但卻敵不過與日俱增的手術案件,而且麻醉醫師人力大多集中在都市,資源配置嚴重不均。

醫學中心

麻醉量大,醫師同時顧多台刀

醫學中心雖然擁有較多的麻醉醫師資源,但每名麻醉醫師卻要同時監看多名病人。

區域、地區醫院

麻醉量少,醫師少、工時長

有些醫院麻醉量少,很養難得起專任麻醉醫師,人力短缺,造成麻醉醫師工時過長。

診所

未規範,是最大漏洞

因為沒有明確規範診所須有麻醉醫師,導致許多診所手術,都沒有麻醉醫師在場。

從手術風險下手

解決人力資源不均

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表示,台灣面臨少子化、生產力人口下降,永遠不可能達到所有醫療院所都有用麻醉醫師,所以像是婦產科大多是淺度鎮靜麻醉,就不一定需要麻醉醫師執行。

但美容醫學屬於自費項目,且沒有醫療必須性,所以衛福部訂出8項高風險醫美手術應由麻醉醫師執行。


8大高風險醫美手術須由麻醉醫師執行麻醉

臉部削骨

義乳植入之乳房整形

臉部以外的其他部位削骨

脂肪抽取量達1,500毫升或總抽出量達5,000毫升之抽脂

中臉部與臉頸部拉皮

腹部整形

鼻整形

全身拉皮手術


特別注意

以上手術若採全身麻醉或是深度鎮靜的靜脈注射麻醉,須由專任或兼任麻醉醫師執行;若是中度或輕度鎮靜麻醉,則除了手術醫師之外,還要有另一位受過麻醉鎮定相關訓練的醫師在場,以監測手術過程的病患生理變化,一旦發生麻醉或其他突發情形時,也能協助緊急處置,確保病患安全。


【如何自保】


手術前中後

一張圖看懂麻醉

3個關鍵問題

術前一定要問

開刀房裡,外科醫師只管開刀,病人的心跳、血壓、呼吸、血氧等數值,都是麻醉醫師在控制,麻醉出事,非死即傷。要活著出開刀房,關於麻醉,身為病人的你,這3件事你一定要問、一定要確保:

1. 是不是麻醉醫師替你麻醉?手術前有沒有麻醉醫師詢問和評估?

2. 手術房裡有沒有生命徵象監測儀器?有沒有急救設備和急救合格證照?

3. 手術後、返家前,身體的狀況都恢復了嗎?

icon_Back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