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沉重,彷彿肩上坐了一個人
即便鬼門關了,疼痛感還是揮之不去
1. 脊椎、頸椎小面關節錯位
整脊可以幫助復健,但風險也比較大,中醫師不建議病患自行去推拿,就連物理治療師也比較少做推拿動作。
2. 肌肉收縮、痙攣
有時候則是血管收縮所引起的疼痛。
3. 長期姿勢不正確
例如睡眠姿勢不當或枕頭不合適,軟組織拉扯太久,因此產生疼痛。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針傷科主任陳萍和從落枕病患中歸納出幾個共通性,包括太忙太累、緊張、壓力大、長時間坐在電腦前、缺乏運動、作息不正常、熬夜、喝酒、同一個姿勢維持過久等。
桃園長庚紀念醫院中醫科醫師陳玉昇說,落枕患者分布在各年齡層,尤其以40歲以上的中年族群最常見。
另外,只要季節轉換、肌肉保暖較差時,也較容易造成落枕。簡文仁建議,秋冬季節要圍圍巾、穿高領衣物保持肩頸溫暖,睡覺時也不要只穿背心,最好能穿長袖長褲保持體溫,就能避免落枕常常發生。
一般人落枕,如果不去管它,大約3~5天就會自然康復,不過因為落枕造成的疼痛可能會影響日常生活,因此能愈快緩解是愈好的。在安全的前提下,物理治療師簡文仁提出「治療落枕3原則」,幫助落枕患者舒緩疼痛。第一時間可以用熱毛巾、電毯或搓熱手掌心來熱敷患部。自行伸展脖子。落枕時要儘量伸展,當脖子轉動到會痛的位置時,記住不要馬上就縮回去,要先停在原處,等到適應疼痛感、覺得好一點以後,再繼續轉動並後仰直到極限。簡文仁提醒,伸展時要溫和、漸進、緩慢。
姿勢要擺正,不要因為疼痛而持續歪著脖子,否則不正確的姿勢維持久了,脖子還是會痛。
每天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工作姿勢,就能預防落枕三不五時來打擾。